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02|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0 19: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架飞机如何?

米-8.jpg (26.64 KB, 下载次数: 39)

米-8.jpg
2#
发表于 2009-7-10 19:52 | 只看该作者
都是直升机,偶喜欢!
3#
发表于 2009-7-10 21:11 | 只看该作者
老毛子没把你抓起来?哈哈
4#
发表于 2009-7-10 21:23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题目叫“米”?
5#
发表于 2009-7-11 17:54 | 只看该作者
前苏联及俄罗斯的飞机,不少都是“米”字系列,如米格25、27等,1楼的直升机是“米8”型直升飞机。楼主可能是为了简化用语,单打一个米字。
6#
发表于 2009-7-11 19:18 | 只看该作者
前苏联及俄罗斯的飞机,不少都是“米”字系列,如米格25、27等,1楼的直升机是“米8”型直升飞机。楼主可能是为了简化用语,单打一个米字。
时永良 发表于 2009-7-11 17:54



谢谢时大爷扫盲
7#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1:1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可不是米格系列,米格系列基本是战斗机,而“米”字系列是直升飞机系列由米里设计局设计
俄罗斯米里直升机设计局


早在40年代初,前苏联就成立过一个布拉图欣直升机设计局。著名设计师市拉图欣曾设计过一些直升机。但是,那个时候的苏联,直升机工业时代尚未到来,生产直升机的条件还不具备,所以布拉图欣设计局不久就自消自灭了。实际上,它就是米里设计局的前身。

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米里1909年生于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1931年毕业于诺沃切尔卡斯克航空学院,毕业后就到中央流体动力学研究院(ЦАГИ)从事旋翼机研究工作,以后转入直升机的研究。1945年他被任命为ЦАГИ直升机部实验室主任。

1947年12月刚满38岁的米里受命组建米里直升机设计局,他担任第一任总设计师,直到1970年病逝。在这23年中米里领导设计局共研制出9个直升机型号:米—1、米—2、米—4、米—6、米—8、米—10、米—12、米—14和米—24。

设计局刚建立时非常简陋,连固定的办公地点也没有,一会儿迁到这里,一会儿又迁到那里,最后迁到了从前布拉图欣设计局的旧址——雷宾斯克街。他们正是在这里研究米—1直升机的。1948年米—1研究成功,1950年投入批生产并交付部队使用。米—l是前苏联第一种投入批生产的直升机,这标志着苏联自己直升机制造业的建立。

1951年斯大林召见航空设计师,要求研制一种12座的运输直升机供部队使用。米里接到任务后,领导设计师们日夜奋战,仅用一年时间就研制出部队急需的米—4直升机。米—4直升机1953年投入批生产,并大量装备部队。米—4在载重量和速度方面有7项打破当时的直升机世界纪录并在国际航展上获得金奖。米—4直升机连续生产14年,有四十多种改型,销往世界34个国家。

1957年米里领导设计局研制成功了重型直升机米—6,1959年投人批生产。米—6的研制成功是前苏联直升机制造业的一个巨大飞跃。同米—1相比,米—6在许多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第一,由涡轴发动机取代了以前的活塞发动机,并且由双发取代了以前的单发。第二,直升机的起飞重量比米—l增大16倍,达到42吨。在60年代中期以前,米—6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单旋翼直升机。第三,其飞行时速首次超过300千米。

从米—6开始一直到现在,米里设计局在重型和超重型直升机研制方面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以后研制成功的米—10,最大起飞重量达到43.7吨。60年代末研制的横列式双旋翼直升机米—12,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05吨。有效载重4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装有涡轴发动机的中型直升机米—8,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的直升机,共有百多种改型,生产万余架,销往世界四十多个国家。这是前苏联直升机制造业的又一个奇迹。米里领导研制的最后一个型号是战斗直升机米—24A。60年代中期,在前苏联,米里第一个提出了战斗直升机的设想。这一设想一提出来,就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直升机速度那么慢、防护又那么差,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是根本无法生存的。让直升机上战场作战,简直是冒险家的幻想。米里不理会那一套,默默地进行方案论证,踏踏实实地进行技术储备。他们用米—4直升机挂上机枪、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进行试验,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米里提出了研制一种既能对地作战,又能运送一个作战小分队的战斗运输直升机的研制方案,得到了当时苏联国防部的全力支持。

1968年5月军方下达了研制战斗直升机的任务。米里领导他的设计局仅用—年时间就成功研制出米—24A战斗运输直升机。该直升机采用并列双座驾驶舱,驾驶舱后面是宽大的运兵舱,可载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机上携带机枪、火箭、导弹等武器,属于一种武装/运兵直升机。

米里1970年1月逝世后。他的学生马拉特.尼古拉耶维奇.季申科担任了米里设计局的第二任总设计师,直到1991年退休。

在担任总设计师的21年中,他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战斗直升机的研制上,其次是重型民用直升机的研制。

首先,季申科领导设计局对米—24进行重大改进。由于米里领导研制的米—24A存在不少缺点,它不是“纯”战斗直升机,又要作战,又要运兵,势必顾此失彼;并列驾驶舱设计影响飞行员的视界,不利于作战;驾驶舱后面的运兵舱,使机身特别宽大,雷达截面积大、被弹面积大,容易被探测和攻击;同时,由于“包袱”沉重,直升机的机动性受到影响。

从1970年开始,季申科领导设计局重新设计了米—24的前机身:将并列双座的宽大驾驶舱改为两个各自独立的串列式阶梯型座舱,射击员在前,驾驶员在后。这样的改进有很大益处。

第一,大大改善了飞行员的视界,有利于贴地飞行时观察地面障碍物,有利于搜索和攻击目标;第二,前机身变窄,减小了阻力,能防止一弹击中两名机组人员,有利于提高生存力。此外,武器系统也有所增强,其导弹攻击目标的准确性提高了两倍。军事专家们认为,经过重大改进的新型号米—24D优于美国AH—1S“眼镜蛇”。米—24D型战斗直升机连续生产20多年,共生产数千架,其出口型米—25和米—35销往世界二十多个国家。70年代中期以后,季申科领导设计局开始根据军方要求研制新一代战斗直升机米—28。同米—24相比,米—28具有重大改进。首先米—28不再担任运兵任务,是专门用于作战的“纯”战斗直升机,直升机的性能和机动性明显提高;其次由于机身变细,减小了雷达截面积,降低了被探测概率、有利于提高直升机的生存力。该机在设计上采取巧妙的安排,让不太重要的部件作为屏障,保护那些关键部件。两台发动机距离较远,中间由主减速器隔开,防止一弹击中两台发动机。前后驾驶舱防护增强,前有防弹玻璃,周围有陶瓷装甲,能经受子弹的多次打击。可以说,米—28是世界—上防护最强的战斗直升机。米—28装有新型的瞄准—驾驶—导航综台系统,其武器威力大,所携带的16枚反坦克导弹,射程可达8千米。优于西方的导弹。许多西方军事专家认为,米—28的生存力高于美国的AH—64“阿帕奇”。

除了研制战斗直升机以外、季申科还领导设计局研制了迄今世界大使用过的最大的单旋翼直升机米—26。米—26最大起飞重量56吨,最大载重20吨。从1979年开始投入批生产并获得适航证。

1991年申季科退休,由马尔克.弗拉基米洛维奇·万贝尔格接替他,担任米里设计局第三任总设计师,到1997年病逝,只有6年时间。他的主要功绩就是,领导设计局对米—28进行改进。当时俄军方对米—28还不够满意,因为它没有夜间或恶劣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万贝尔格领导设计局很快推出米—28的新改型——米—28N。该直升机与美国的AH—64D“长弓阿帕奇”相似,旋翼轴上方的大园球内装有毫米波雷达,又装有先进的夜视设备,从而使米—28成为具有威慑力的“夜间大盗”。

此后,万贝尔格领导设计局进行了许多新方案直升机的探索,例如战斗直升机米—40方案,民用直升机米—58方案,与欧洲直升机公司合作的米—38方案等。

1997年春,万贝尔格突然病逝后,米里设计局选举西涅尔希科夫担任总设计师兼总经理。他是四位总设计师中最年轻的—位。他继续进行万贝尔格未竟的事业,完善夜战直升机米—28N并领导米—38的研制工作。

半个世纪中,米里设计局为俄罗斯和全世界贡献出厂15个投产型号的基本型直升机,生产的直升机总数接近3万架,占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国产直升机总数的95%。米里设计局的直升机总生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重型和超重型直升机—直居世界—首位。设计局研制的战斗直升机经受了实战的考验。



米-28是由前苏联米里(MIL)设计局于70年代后期研制的第二代武装直升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给予绰号叫“浩劫”(Havoc)。这个绰号颇让人费解,或许是想告诉人们:米-28十分厉害,若遭受它的攻击,无异于遇到一次“浩劫”。1976年开始研制,1982年11月第一架原型机首次试飞,1987年开始投入使用。1989年6月,在巴黎的航空展上,当米-28从安-22运输机的机舱里悄悄“爬”到停机坪上时,人们才第一次目睹了它的真面目。它的样子十分奇怪,机头前伸出了一个尖尖的“大鼻子”。

同米-24相比,米-28具有突出的优越性。首先,米-28的任务专门化,只承担作战任务,即攻击敌方地面装甲目标,对己方地面部队进行火力支援等,不再负责运送兵员,中部截面缩小,雷达反射截面积也随之减小,所以有利于降低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概率,提高战场生存性。 同时,空机重量也减小了,这又有助于提高飞行性能。主要用于攻击坦克、近距空中支援攻击机和直升机,拦截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攻击地面活动目标和进行战场侦察。

米-28十分强调飞行人员的存活率。其前后两个乘员舱均有钛合金装甲保护,座舱安装了50毫米厚的防弹玻璃,能承受12.7毫米枪弹和炮弹碎片的打击。米-28的发动机也经得起数发子弹的攻击。油箱置于机身中央,油箱外有复合材料加以保护,即使子弹或弹片击中油箱,也不会引起大火或漏油。就连旋翼叶片上也有丝状玻璃纤维包裹。米-28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全装甲直升机。同时它的重要系统和关键部件都采用了双重设置,随时可替换使用。米-28机身横截面小,这有助于提高它的灵活性和生存能力。更为有趣的是,在米-28机身左侧固定翼后方有个舱门,里面有足以容纳两个人的空间。这是为了在友机不幸被击落时,可以立即落地救援,免使战友被俘。

1994年的最新型米-28N“夜空猎手”(Night Hunter)是俄罗斯“第五代飞行作战系统”,它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了能保证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的各种设备,从而使米-28N成为全天候作战直升机。米-28N旋翼轴上方,装有能自由转动的锤状整流罩,里面装有毫米波火控雷达。这种雷达不仅具有探测和火力控制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作为导航辅助装置使用。所配备的夜视镜以人们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使用方便。此外还装有微光电视、激光测距仪、头盔目标指示器、全球定位系统等,对观察、识别、跟踪 目标和导航都大有帮助。利用地球物理场进行极值曲线导航的高精度导航系统,能可靠地引导直升机飞行;地形跟踪系统能保证直升机在复杂地形上空,以10至15米的高度贴地飞行,能及时规避危险的障碍物。 其次,米-28N还增大了所装发动机的功率。它的其它方面与米-28基本型相同,性能也基本不变。2004年,米-28N被正式选定为俄罗斯陆航的新一代主战直升机。

动力装置
两台Klimov TV-3-117涡轮轴发动机装在每侧短翼翼根上方,最大功率2*1640千瓦(2*2230轴马力)。发动机还装有向上转折的尾喷管,进气口装有导流板,以避免砂石、灰尘和外来物吸入发动机。而米-28N则采用了两台功率更大的TV-3-117BM涡轴发动机,单台额定功率为1864千瓦(2500轴马力)。为此,还为其设计了效率更好的BP-29主减速器。

总体布局
5片桨叶的半刚性铰接式旋翼,桨叶用碳纤维缠绕梁和蜂窝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蒙皮制成,前缘附有钛防蚀带,后缘有金属调整片。机身中部装有悬臂梁式短翼,展弦比较小,前缘后掠。2片桨叶的尾桨安装在垂直安定面的右边。不可收放的后三点式起落架。纵列式前后驾驶舱布局,座椅采用了能吸收撞击能量的座椅,座椅两侧和后方均装有防护装甲,风档和座舱之间的隔板均采用防弹玻璃。
主要机载设备
自动导航系统,昼夜目视系统,火控系统,诱骗系统和干扰系统,红外抑制系统。
武器
米-28的火力很强。机头下方炮塔内装有一门口径为30毫米的机炮,该炮具有两种射速:800发/分钟或300发/分钟,其活动方位角为110度;机身两侧短翼翼下挂架可携带16枚AS-14反坦克导弹,射程为800至6000米,短翼翼尖可挂两枚空对空或空对地导弹,并可携带火箭发射巢。机载布雷器可一次性布雷30—50枚;机外可挂重500千克的炸弹。
尺寸数据
旋翼直经:17.20米
尾桨直径:3.84米
短翼翼展:6.4米
机长(不包括旋翼和尾桨):16.85米
机身长:14.3米
机身宽:1.75米
机高(至旋翼顶部):4.81米
重量
空重:7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140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305公里/小时
最大巡航速度:265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250公里/小时
旋翼转速:242转/分(桨尖速度:216米/秒)
最大爬升率:18米/秒
实用升限:5800米
悬停高度(有地效):3600米
作战半径:240公里
航程(最大油量):47O公里
续航时间:2小时
极限过载系数:+3/-0.5
8#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1:52 | 只看该作者

mi.jpg (138.71 KB, 下载次数: 28)

mi.jpg
9#
发表于 2009-7-12 03:20 | 只看该作者
米28的能不能做一枚啊?偶喜欢米28武装直升机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7-12 21:13 | 只看该作者
米28的能不能做一枚啊?偶喜欢米28武装直升机
maxiboy1137 发表于 2009-7-12 03:20


米28没有,米24要不
11#
发表于 2009-7-14 16:21 | 只看该作者
偶觉得还是卡-52看着舒服。。。。
12#
发表于 2009-7-14 19:05 | 只看该作者
偶觉得还是卡-52看着舒服。。。。

rocky 发表于 2009-7-14 16:21


卡52偶也喜欢啊!可惜被俄罗斯武装力量以技术尚不成熟为由给排斥了,不过,民用的卡60似乎已经开始生产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16:04 | 只看该作者
这几个如何?

米.jpg (119.6 KB, 下载次数: 35)

米.jpg

米1.jpg (109.63 KB, 下载次数: 38)

米1.jpg

米8.jpg (113.99 KB, 下载次数: 42)

米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4-18 19:30 , Processed in 0.0692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