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雪巅苍狼 于 2021-5-9 04:37 编辑
1992-19J《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三组)》(4-1)“数学家熊庆来” 纪念邮票 发行日期:1992.11.20
熊庆来既千里马又是伯乐,除自己在数学研究领域内攀登上科学高峰之外,还着意提携后生,让后者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上另一个数学高峰,为中国数学界创建了一种识才、爱才、育才的优良传统,他的慧眼卓识是中国科学家的典范。——东南大学
熊庆来(1893年9月11日—1969年2月3日),字迪之,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县息宰村,中国数学家 、教育家、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近代数学之父”。
1920年,他从马赛大学毕业,获得理科硕士学位后,回到中国。
1926年,清华学校改办大学,应校长梅贻琦聘请,在清华创办了算学系。
其间,他第一次代表中国出席在瑞士苏黎世召开的世界数学会议,成为唯一的中国代表。
1933年,获得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这是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得到的第一个最高学位) 。
1934年回国,在国立清华大学继续任教,他伯乐识马,排除一切干扰,连续三次破格提拔天才晚辈——华罗庚,使中国的数学界继续在其手上发扬光大。
他引进的无穷级的定义被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级”,成为以后研究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得力工具;他在正规族理论中,从相应的基本不等式出发,消去余项中的所谓原始值,从而建立相应的正规定则;他关于消去原始值、建立正规定则的方法,卓有成效地解决了海曼教授搜集与提出的全纯和亚纯函数的新正规定则方面的大部分问题。
他先后培养指导学生有数学家许宝騄、段学复、庄圻泰、华罗庚,物理学家严济慈、赵忠尧、钱三强、赵九章,化学家柳大纲,还有胡坤生、钱伟长、彭桓武、陈省身、胡坤陞、许宝、柯召、徐贤修、林家翘、吴新谋、刘光等。
直至60年代,已70多岁的他,还抱病指导两个后来也成为数学家的年轻人,他们是杨乐和张广厚。
1992-19J《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三组)》(4-4)“建筑学家梁思成” 纪念邮票 发行日期:1992.11.20
建筑师的业是什么?直接地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行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纪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所以你们的问题十分地繁难,你们的责任十分地重大。——梁思成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出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以他之名设立的“梁思成建筑奖”,是授予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以表彰奖励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做出重大贡献和成绩的杰出建筑师。
1912年,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他随父亲梁启超从日本回国。
1915年,入读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
1924年,他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肄业)。
1928年3月21日,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之后赴欧洲参观古建筑,8月18日回国后,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
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他回到北平,进入了朱启钤先生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任法式部主任。
1932年,主持了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同年,著成《清式营造则例》手稿。
1992-19J《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三组)》(4-4)“建筑学家梁思成” 纪念邮票 发行日期:1992.11.20
1937年起,他和林徽因等人先后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包括天津蓟县辽代建筑独乐寺观音阁、宝坻辽代建筑广济寺、河北正定辽代建筑隆兴寺、山西辽代应县木塔、大同辽代寺庙群华严寺和善化寺、河北赵州隋朝建造的安济桥等。
这些重大考察结果,引起国际上对这些文物的重视,为梁思成日后注释《营造法式》和编写《中国建筑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6年,赴美国讲学,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并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10月,他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由他与林徽因主持的中国营造学社一同并入清华建筑系,从此搬进新林院8号为家,一住就是8年。
2004-23T《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2-2)“国徽” 纪念邮票 发行日期:2004.09.30 图片摘自网络
这段岁月里,这里不仅是清华大学建筑系创建时期的思想源泉,而且伴随新中国的成立,北京及全国急需保护的文物建筑名单、庄严神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方案、抢救北京特种手工艺景泰蓝及其造型装饰设计方案……一批珍贵建议、方案相继在这里“出炉”。
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他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很好地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和古城墙。
1950年初,他与都市计划委员会的陈占祥一起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
方案认为:行政中心应当建设在老城区之外;北京不应当成为工业中心;北京城墙可以建设为“城墙公园”,它将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公园之一:全长达39.75公里的立体环城公园"。
梁陈方案不是梁思成反对拆城墙那么简单狭义!也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北京古城的完整留存,它所包含的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它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书。
可惜,没有被采纳,否则北京古城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古都和建筑博物馆,北京城的发展也可以避免现在的极度集中与拥挤。
1952年,天安门外的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因为妨碍“几十万人民群众的队伍在这里接受毛主席检阅”而被拆除,他哭了。
1953年,北京开始拆除一座又一座牌楼,梁思成与主拆派据理力争,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在会场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因无法挽回而痛哭失声。毛泽东闻此斥责:“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
1953年,他的妻子林徽因肺病已经几乎说不出话,但为了保住永定门城楼不被拆,她指着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鼻子说:“你们拆去的是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时你们再盖的就是假古董!"
两年后她含屈死去。永定门城楼和箭楼还是因为“妨碍交通和有安全隐患”而在1957年被拆除。
但她的一语成谶,2004年,“假古董”永定门城楼重修竣工。
1957年,北京市政府决定拆除东直门城楼。那是唯一的明成化年间雕梁画栋阁楼式楠木建筑。整整一个星期,梁思成坐在东直门看这座城楼默默不语。之后,东直门城楼“消失”了。
终其一生,他拯救了日本的京都和奈良,到头来,却没能救回老北京城。
文化大革命中,他被当作“复古”典型批判并抄家,所收藏的全部图书资料被没收。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
“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1972年1月9日,在恍惚响于耳旁的拆城的轰鸣声中,梁思成病逝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