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谐的极限集邮,需要和谐的氛围和平等的环境。</P>
<> 我发这个贴子的目的是,让不看报纸的极限集邮者有个了解评审员对极限集邮、对极限展品的看法(不论这个评审员是谁、说的对与否)。</P>
<> 对极限集邮的看法,近年来在整个集邮环境中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来源于极限集邮界共同的努力,来源于整个集邮界对极限集邮的看法的逐渐改变。</P>
<> 但是,需要我们极限集邮者认识的是:玩极限片和做极限展品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件事,不能完全混为一谈。玩极限片可以遵从规则,也可以不遵从规则(如果你不想参展的话),只要从玩极限片的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邮品就可以。做极限展品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它必须遵从规则,必须有个合理的构想,必须合乎逻辑的处理素材,必须注重素材的珍罕性和稀有性。而素材的珍罕和稀有的主要标志自然是极限片的制作年代。1946年以前的比1947年-1978年的好,1978年以前的比1978年以后的好!这是应该没有疑义的。潍坊展中的极限展品评奖结果,除了处理、集邮知识、外观等因素外,展品中有多少1946年以前的极限片就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高级别的竞赛级集邮展览,尤其是重视展品的综合竞争力。这点毋须置疑。你要想获高奖,或者要获得比较理想的奖次,就必须向这方面靠拢。</P>
<> 因为竞赛级展览的原因,也因为评审员的个人理解不同,同一部展品出现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同一部展品在不同级别的展览中或者同级别的展览中,有不同的得分,甚至于级差有好几个也是正常事。这样的例子很多。做出展品后,你就必须对这个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没有心理准备,总是认为自己的这也好,那也好,是不行的。对每部展品,除了评审员评审外,展品作者和观众也应该会有看法,也可以按照评审规则去“评审”,这也正常。有了看法,说出来、写出来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比较不同,寻找到不同点,进而分析问题,找到改进方向。评审员毕竟不是万能的,他们也会有失误,甚至有偏见。这也很正常,只要知道或者指出就可以了。</P>
<> 我想表达的一个观点是:在各级展览中,不能把眼光只盯在高奖次的展品上,还必须兼顾那些中间层次的作者,或者说那些只收集中国极限片并用这些素材编组展品的作者。不论是展品预审还是评审,都应该给予他们以鼓励、以指导而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不行”或者“不好”而了事。说这些话很容易,但它对展品作者产生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有的人因此会奋发,也有的人会因此消极。而在实际上,产生消极情绪的可能要多于前者。而这些中间层次的展品作者引导的好,说不定成为以后的高奖竞争者。退一步说,多个展品作者总比少了好吧?对高奖作者要求更高一些是可以的,因为他们具有代表国家争光的实力;但只抓高奖者而忽视其它的,恐怕对今后的展览不利。</P>
<>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但具体到每个个人身上,肯定会不一样。鉴于我国集邮界的某些实际情况,让人不产生一些想法是不现实的。问题在于如何去化解、去引导这些不同意见和想法。和他们交朋友、平等对待是一个比较可行的路子。有不同意见的确是好事,因为100分的展品是不存在的,100%的意见统一也是不存在的。不论是展品作者、极限集邮者;还是评审员、征集员,大家只能通过交流、通过沟通逐步了解分歧、逐步走向一致。</P>
<> 网络是公开的空间,任何观点都可以发表,这是肯定的。为了中国极限集邮事业、为了中国极限集邮网,希望所有参与讨论的人,都文明参与。把我们的论坛建设的更好!</P>
<> 以上所说,如有不妥,欢迎拍砖!</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30 11:41:1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