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松不倒 清风长留[font=黑体][/font][size=4][/size]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13 13: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青松不倒  清风长留
                                                        ——深切怀念楚天极限集邮研究会会长吕汉松先生

                                                                              时永良

       2016年8月26日是个不幸的日子。这天上午九时许,电话里传来了楚天会副会长陈宏宇悲伤的声音,他告诉我在两个小时之前,楚天极限集邮研究会会长、知名极限集邮家吕汉松先生不幸去世,享年72岁。得此消息,我深感震惊和悲痛,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吕汉松先生身体有病已经有好几年时间了,期间有几次情况危急,但都被他以顽强的毅力扛过去了,我总以为他还能扛下去的,没想到这次他已经无法抵挡住病魔的疯狂冲击,撒手人寰,驾鹤西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吕汉松先生热爱集邮,专心致志地从事极限集邮事业。收集研究极限片,编组各类极限邮集并参加各级邮展,他一丝不苟;创办极限集邮组织,领导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极限集邮活动,他殚心竭力;主办杂志型彩印极限集邮会刊《极限邮讯》,编纂《全国一框极限邮集精品选》,从事学术研究交流,他锐意创新;培养年轻会员和骨干人才,他操心费力。在病重期间,吕汉松先生仍孜孜以求地为邮刊编辑出版、为会务建设呕心沥血,他为极限集邮事业倾注了超过常人更多的心力,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体现了他巨大的人生价值,他的死重如泰山!吕汉松先生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老师、好朋友、好兄长。他的去世,不仅是楚天极限集邮研究会的重大损失,也是整个极限集邮界的重大损失。
       我是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先从一份油印民间极限邮刊上看到对吕汉松先生的谈论,谈论的内容好像并不正面。我第一次见到吕汉松先生的面,已经是2001年9月南京举办全国集邮展览之时,就在那次邮展上,吕汉松先生编组的《建筑造型》5框极限邮集,获得了镀金奖的好成绩,使他昂首跨入全国极限邮集作者的第一方阵。邮展开幕当天晚上的极限集邮者座谈会上,吕汉松先生温文忠厚的仪态,条理明晰的发言,宽宏大度的接人处事方式,一扫那份民间邮刊带给我的疑问,让我感到这是一个有学养之人,是一位可交之友。
       南京全国邮展后,与吕先生的交往多了起来。他制作普23《民居》极限邮集,与我就江苏民居的有关问题深入讨论;2003年《苏州园林•网师园》邮票发行前后,他多次询问关于网师园的相关问题,来苏州时,让我陪同他在网师园内仔细察看每个部位,提出各种问题,不放过一个疑点,直到获得满意的回答为止。当时我想,老吕是个“老极限”了,对极限集邮知识的了解掌握已经很熟练了,何必还如此较真?没想到,真是因为他的“较真”,使他编组的《建筑造型》等多框极限邮集,《民居》、《网师园》等一框邮集,不仅结构严谨,条理分明,而且素材的运用充分体现资料性、知识性,在流畅地介绍专题知识的同时,又能将丰富的集邮知识融入其中。在片图秩序的安排上,又符合叙述对象的逻辑结构和人们的欣赏习惯。所有这些,都是他编组的邮集与其他同类邮集相比,能够胜人一筹的秘密所在。
       办好会刊,既是极限集邮组织的大事,也是一件难事。2001年后,楚天极限集邮研究会会刊《极限邮讯》,经过以吕汉松为主的编辑班子的一番谋划,毫不迟疑地进行了改版,会刊采用16K杂志型,彩色封面、插页,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全国极限集邮者面前。耳目一新的会刊一问世,就赢得了读者的好评与喜欢,也得到专家们的首肯,在2005年湖北省集邮展览上,《极限邮讯》获得了镀金奖的殊荣。与吕汉松先生联系最多的是为会刊撰稿之事。每次出刊前,吕会长都要召开编务会议,给各地邮文作者写信、打电话约稿。我被他的热情所打动,基本上按时交稿,但有时因各种原因,稿子拖时间或是质量不高的情况也会发生。每当此时,吕先生总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打电话,商量、探讨、交心,让人心存感念而不敢懈怠,投稿的过程也成了我学习的好机会。在他为首的编辑组共同努力下,十多年来《极限邮讯》不仅按时出版发行,并且常有令人欣喜之处,成为极限集邮者的良师益友,成为联结各地极限集邮组织和邮友的精神纽带。成功与成绩的背后,是编辑班子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劳作,而主编在其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心血更是难以用语言和数字来表达的。
       让人难忘的是,2005年3月苏州召开极限集邮研究会成立大会,我向吕汉松为会长的楚天会发出了出席大会的邀请。路程较近的长三角地区极限会代表都到了,远在武汉的楚天会代表能准时到会吗?要知道当时武汉至苏州还没有直达火车,铁路也没有开通动车。就在我担心之际,吕汉松会长与当时在武汉上大学、担任《极限邮讯》编委的郑运华先生一起,风尘仆仆赶到了会场。原来,他俩先乘座普通直快列车到达南京,正遇上天气突然降温,转车时寒风凛冽,雪花飘飞,为了赶时间,他们不顾寒冷马不停蹄转乘长途汽车直奔苏州。看着他俩满身疲惫,令我感动不已,也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称赞。吕汉松先生带来了楚天会的热烈祝贺,也带来了他对极限集邮的一腔热情和对极限邮友的一份真诚友谊!
       按理说,吕汉松先生创作的五框极限邮集获得了国家级邮展镀金奖,创办的会刊获得了省级镀金奖,已经是功德圆满,可以聊以自慰了。然而,他却有着更大的目标,要向更高的山峰挺进。2004年3月开始,他经过精心准备,着手实施《全国一框极限邮集精品选》的编纂工程,以此打造极限集邮成果交流、学术研究的崭新平台,进一步推动极限集邮向纵深发展。将全国各地极限集邮者编组并在各级集邮展览中获得较好成绩、或者获得较好评价的一框极限邮集,精印成书,让广大极限集邮者能够直观地了解优秀邮集的创作经过,面对面直接学习别人的集邮经验和成果。这一大胆创新举措,再一次展现了吕汉松先生的胆识和魅力。编纂工程是浩瀚而又艰巨的,吕汉松先生带领编辑、校对人员,对收集到的上百部一框极限邮集,分门别类筛选、整理,指导邮集作者撰写创作体会,请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对每部邮集进行点评。为了保证清晰的印刷效果,对每部邮集的图片、文字,都要一一重新加工、打印、校对,在此基础上再按成书的要求进行编排、装帧、印制。吕汉松先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事必躬亲,度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付出了不知多少辛勤劳动。在他矢志不渝的努力下,《全国一框极限邮集精品选》第一辑于2005年4月由中国邮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共编入36部一框极限邮集,计216个彩页。摆在读者面前的此书,大16K全铜版纸彩色精印,大气华贵,精彩纷呈,赢得各方一片赞誉!接着,他乘胜前进,于2008年完成第二辑,编入35部邮集;2013年,他抱病奋战,终于完成了第三辑的全部编辑、出版工作。这样,历时八年,共编纂收录100多部极限邮集的三辑《全国一框极限邮集精品选》终于大功告成!这是吕汉松先生用生命和热血,奉献给极限集邮界和全国极限集邮者的饕餮大餐,也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产品!
       吕汉松先生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忍辱负重,公而忘私。 与他交往,就像是在与一位和蔼可亲的兄长打交道,毫无拘束,无需任何戒备。他治学严谨,对学术研究、集邮事业坚持高标准,而对自己的生活、利益要求则是低标准,为了搞好会务活动,办好会刊,出好邮书,宁肯省吃俭用,经常拿自己并不宽裕的工资收入填补资金缺口。在名誉、地位、资质甚至人格都可以用金钱买卖的当下社会,吕汉松先生勇于坚持诚实的做人准则和道德标准,轻看得失,笑对责难,更是难能可贵。他用自己出色的创作成果和学术、事业的成就,有力地回答了阻碍他前进的一切所作所为,最好地展现了他高尚的人生追求和正确的价值观。吕汉松先生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人格、品德像青松一样屹立不倒,他的高风亮节像一股清新之风,长留天地!
斯人已逝,追思无期。吕汉松先生安息吧!

                                                                                                                               2016年9月12日
                                                        

img250.jpg (67.68 KB, 下载次数: 28)

2013年3月,本人与吕汉松会长在苏州网师园合影。

2013年3月,本人与吕汉松会长在苏州网师园合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1-13 05:02 , Processed in 0.0516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